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在探索足太阴脾经的旅程中,我们领略了三阴交之调阴、阴陵泉之利水、血海之统血、大横之理肠。今天,让我们将目光移向胸胁,聚焦于脾经气血统摄全身络脉的至高据点——大包穴。此穴是脾经的大络穴(十五络脉之首),以其“总统阴阳诸络、统血养筋、宽胸利胁”的卓越功效,在治疗全身性络脉失调、胸胁疼痛及四肢无力中堪称“络脉总统”、“周身气血之总枢”。
穴名与渊源:大包穴,首载于《灵枢·经脉》。其名意蕴宏大:“大”:指广大、总揽。“包”:指包容、统摄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合而言之,“大包”意指此穴为脾之大络,其脉布散胸胁,广泛包罗联络全身络脉。《灵枢·经脉》载:“脾之大络,名曰大包,出渊腋下三寸,布胸胁。”明确指出其作为脾经大络脉起始点的核心身份,强调其“总统阴阳诸络,灌溉五脏六腑”的特殊职能。因其为十五络穴之首,故能总管周身络脉气血,调节全身气血盈虚,是治疗络脉瘀阻、气血失养所致周身不适的“总开关”。
定位:大包穴位于侧胸部,腋中线上,第6肋间隙中。
具体定位:侧卧举臂或正坐位。在腋窝中点(极泉穴稍下方)向下作一条垂直线(腋中线),此线与第6肋间隙(即第6与第7肋骨之间)相交的凹陷处,按压有明显酸胀感,即为大包穴。《针灸甲乙经》载:“在渊腋下三寸。”现代标准定位即腋中线第6肋间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取穴法:骨性标志定位法(最准确):正坐位,双手抱头(使肋间隙张开)或侧卧位。
先找到腋窝中点(腋窝横纹中央)。
从此中点垂直向下(沿躯干侧壁)量取约 3寸(约4横指宽度)。
在量取终点处(通常在第6肋间隙),沿着肋骨间隙触摸凹陷,按压酸胀感明显处即为大包穴。
或直接沿腋中线找到第6肋间隙(可先找到乳头平面,男性乳头平第4肋间隙,向下数两个间隙即第6肋间隙)。
简便取穴法:正坐位,将同侧手五指张开,掌心贴于对侧肩头。
此时,中指尖所抵达的侧胸壁位置,通常即为腋中线第6肋间隙附近,按压酸胀点即为大包穴。
主治:大包穴作为足太阴脾经统摄全身络脉气血的大络之穴,其核心功效在于“总统诸络,统血养筋,宣肺理气,通络止痛”:
络脉失调及周身病证(核心主治):周身疼痛、百节松弛(全身关节酸软无力):大包是治疗气血亏虚、络脉失养所致全身性疲乏困倦、关节酸软无力的特效穴。正所谓“大包总统周身络,络通血足百骸强”。
哮喘、气喘、胸闷:因脾之大络“布胸胁”,故能宽胸理气,缓解呼吸不畅。体现了“经络所过,主治所及”。
胸胁局部病证:胸胁胀满、疼痛、肋间神经痛:疏利胸胁气机,通络止痛。
岔气(急性胸胁痛):行气活血止痛效果迅速。
血分疾患:血瘀诸证(身痛有定处):活血通络。
肢体疾患:四肢无力、肌肉消瘦:脾主肌肉四肢,大络统血养筋。
现代应用: 现代研究与实践证实,针刺、艾灸或按摩大包穴可:
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及微循环。
缓解胸胁部肌肉紧张、疼痛(如肋软骨炎)。
减轻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胸闷气促感。
辅助治疗全身性疲劳综合征。
调节植物神经功能,缓解焦虑引起的躯体不适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关于大包穴的小故事与特色:大包穴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其“总统诸络,如网之纲”的宏大统摄力。古籍载,明代医家杨继洲尤善用大包穴治疗虚劳诸症,他认为“大络乃诸络之统领,气血游行之大络,刺之可灌溉周身”。
曾治一患者周身酸痛、气短乏力、动则喘息,杨氏取大包穴施以补法,患者渐觉“气力自内生,百骸渐充盈”。因其为脾经气血灌渗全身络脉的起点,如同遍布周身气血网络的调控中心,专司激发络脉活力、输布气血精微,故被誉为“诸络总统”。民间亦有“周身不适寻大包,络通气足精神豪”的经验之谈。其名“大包”恰如其分,掌控着络脉气血的输布通调,正所谓“络总统,气血充,身痛喘息此穴通”。
操作:针刺法(需专业医师操作):
斜刺或平刺: 常规斜刺0.5 - 0.8寸(沿肋间隙向外斜刺)。局部酸胀感强烈,常向胸胁部放散。
注意: 严禁直刺过深! 深部为肺脏,易引发气胸。操作需格外谨慎。
手法: 气虚络弱者多用补法;气滞血瘀疼痛多用泻法。
按压法(最常用,自我保健):
用中指或拇指指腹适度用力按压大包穴(力度以能耐受且有深透感为佳)。
进行点揉或环形按揉,每次3-5分钟。
缓解胸闷/岔气/疲劳: 感到胸胁不适、呼吸不畅或全身乏力时即可按揉。
艾灸法(安全有效):
用艾条温和灸大包穴 10-15分钟,以局部温热舒适、皮肤微红为度。
适用于气虚络弱引起的周身乏力、气喘、胸胁隐痛。温煦络脉,益气通络效果显著。
拔罐法: 可在大包穴吸拔火罐(留罐5-10分钟),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胁痛、岔气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大包穴打油诗(方便记忆):
腋下六肋间,大包总统络。
身痛百节弛,气喘胸胁安。
统血养筋肉,活络周身欢。
诸络此为首,常揉气力添!
大包穴,其名寓宏,其位居胁,其性总统络。作为足太阴脾经的大络之穴(十五络之首),它是气血灌渗周身络脉的起点、统摄全身络脉气血的枢纽。无论是络脉失养所致的周身酸痛无力、关节懈怠,还是气机壅滞引发的胸胁胀痛、呼吸不畅,大包穴都能凭借其总统诸络的核心地位,发挥强大的调节作用。善用此穴(尤其按压与艾灸),能有效激发络脉活力,促进气血周流,灌溉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,让身体摆脱困倦,恢复活力。人体经络如网如络,大包穴如同这张生命之网的总纲,在维系周身气血和谐运行的密码库中,掌握着通调诸络的至高密钥。
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,如有不适,请线下就医,我是中医针灸阿凯,关注我,每天分享中医知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众和网配资,港盛配资,富易螽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